别再盯着那些没完没了的关税新闻了!媒体恨不得把每个小动作都放大成世界末日,但真正的危机往往藏在宏大叙事里。我们正身处一场深刻的、几乎是宿命论般的变革之中——“第四次转折”。这概念听起来玄乎,但它其实是历史学家们总结出来的规律,大约每隔八九十年,社会就会经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震荡。别把它当成简单的周期性波动,而是一场洗牌,一次对旧秩序的彻底清算。
想象一下,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,或是席卷全球的战火,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一切。旧的规则失效了,曾经坚不可摧的机构摇摇欲坠,人们开始质疑甚至否定过去信奉的价值观。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衰退,更是社会、政治、文化和道德层面的全面崩坏。这种崩溃往往伴随着长期债务周期的结束,就像一辆超载的列车终于不堪重负,脱轨翻车。
历史已经给出了无数次预演:美国的独立战争,南北战争,以及大萧条与二战。它们都标志着旧时代的终结和新秩序的诞生。但这“重生”之前,必然是“毁灭”,是痛苦的挣扎和撕裂。
看看现在的美国,还有整个西方世界,撕裂的程度前所未有!阶级对立,社会矛盾,左右两派的互相攻讦,都快赶上内战了。更可怕的是,那些曾经被视为社会基石的机构,从政府到媒体,从大学到科研机构,都在失去公信力,甚至加速崩塌。民粹主义像野火一样蔓延,地缘政治冲突一触即发,而比特币和人工智能这些颠覆性的技术,又给未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。这难道还不够明显吗?我们正在经历一场“第四次转折”,一场史诗般的重置!
别跟我说什么“民主”、“自由”,这些词汇已经被政客和媒体用滥了,失去了原本的意义。现在是赤裸裸的权力斗争,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。而特朗普,不过是这个时代的“应激反应”。他之所以能上台,正是因为民众渴望一个强硬的领导者,一个能打破现状、力挽狂澜的“救世主”。但这真的是解药吗?还是饮鸩止渴?
如果我们不研究历史,就无法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,更无法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。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,永远不知道前方是悬崖还是坦途。所以,别再纠结于特朗普的推特和关税政策了,把目光放长远一点,看看这盘更大的棋局。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,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,简直就是一场闹剧。当然,他的团队会搬出一堆理由来辩护,比如“让制造业回流美国”、“保护美国工人利益”、“重振中产阶级”之类的。这些说辞听起来很动听,但背后隐藏的却是对自由市场的无知和傲慢。
没错,过去几十年,美国的中产阶级确实受到了冲击,制造业大量外流到中国。但这真的仅仅是因为中国的“廉价劳动力”吗?还是因为美国自身的问题?比如高昂的劳动力成本、过度的监管、缺乏创新等等。如果一味地用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,只会让这些产业失去竞争力,最终被市场淘汰。
自由市场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,每个齿轮都在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转。政府的干预就像往机器里扔沙子,短期内或许能起到一些作用,但长期来看,只会破坏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稳定。
与其相信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辞,不如深入研究一下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,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。我个人认为,这些关税的真正目的,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,也不是为了保护美国产业,而是为了给中国施加压力,试图迫使其他国家选边站队。
当美国在2018-2019年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,中国并没有坐以待毙,而是积极开拓新的市场,将出口转向欧盟、东盟等国家。中国企业不仅没有损失销售额,反而找到了新的增长点。更聪明的是,一些中国制造商还通过邻国转运产品,规避美国的关税。
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,2017年至2022年间,越南在美国进口市场中占据的份额大幅增加,与此同时,越南从中国的进口额也在攀升——这表明中国产品正在通过越南转运到美国。这种“曲线救国”的方式,让美国的关税政策形同虚设。
甚至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,对美国的出口几乎没有下降,而美国官方的数据则显示大幅下降,双方各执一词。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“进口缺口”,大量的中国出口产品被改道或贴错标签。
那么,谁是这场关税战的最大受益者呢?显然是那些能够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国家,比如越南、马来西亚、柬埔寨、泰国、墨西哥,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。
但讽刺的是,就在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同时,也开始对这些国家挥舞关税大棒。比如,在4月2日加征关税后,柬埔寨、越南、泰国和欧盟等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。
这说明什么?说明特朗普政府并非真的想通过关税来增加收入,而是想利用关税作为筹码,逼迫这些国家将中国产品拒之门外。作为回报,他可能会降低对这些国家的关税,增加对美贸易,甚至提供安全保障。这就像一场赌局,特朗普想用关税作为赌注,赢得对中国的胜利。
如果我的推测是正确的,那么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·贝森特可能就是这个计划的主要设计者。这位曾经帮助推翻英格兰银行的金融大鳄,现在正试图让中国屈服。
贝森特或许已经看到了彻底改变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机会,并且深刻理解了这背后隐藏的杠杆。比如,中国人民银行从出口中吸收美元,并利用这些美元来稳定人民币汇率,从而降低出口价格。这背后或许还隐藏着一场更大的博弈,一场关乎世界秩序的金融战。
接下来,美国政府很可能会与除了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展开谈判,试图达成一系列协议,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。
市场或许会将这些协议视为利好,但中国的反制措施会逐渐让市场清醒,因为贸易战最终会演变成资本战,甚至可能引发热战。
虽然现在有90天的冷静期,但还没有任何解决方案能够让投资者和企业更有信心规划未来。特朗普政府甚至可能会将中国上市公司从美国交易所摘牌,这无疑会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。
加密货币市场在关税暂缓的消息公布后出现反弹,但幅度弱于股票市场,我仍然认为这只是熊市的反弹。在大幅抛售后,出现50%左右的回调是很常见的。
我们知道,中国仍然是影响市场走势的最大因素。但特朗普不想与中国谈判,他想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,然后努力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。这更像是一场权力斗争,与关税和“公平”无关。
即便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混沌,我对比特币的长期前景依然保持乐观。最近我将大约15%的资金投入了比特币(平均成本价为7.7万美元),同时持有少量TI(平均成本价为2.34美元),作为长期投资。
为什么在市场一片恐慌的时候选择抄底?因为我认为,流动性状况正在改善,而比特币作为一种另类的避险资产,将从中受益。
首先,通胀率正在下降(根据Truflation的数据),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很快就会停止加息,甚至开始降息。其次,经济增长正在放缓,甚至可能陷入衰退。关税政策会加速这一进程,亚特兰大联储预计第一季度美国GDP将萎缩。
更重要的是,美国财政部需要在年底前为2.5万亿美元的债务再融资,并再发行2万亿美元用于弥补赤字,2026年还需要发行更多。这意味着市场上的美元供给将会增加,从而推高包括比特币在内的风险资产的价格。
此外,中国已经开始刺激经济,我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刺激措施出台。随着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,我认为比特币将获得一些买盘,就像2015年人民币贬值时以及2019年贸易战升级期间那样。
当然,我仍然倾向于谨慎,毕竟比特币的波动性很大,而且与股市的关联性也很强。关税和中国政策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。
从技术指标来看,比特币的50日移动平均线在上周跌破了200日移动平均线(“死亡交叉”),目前交易价格低于至关重要的200日移动平均线(85000美元)。如果比特币跌破前高(7万美元),那么熊市将持续更长时间,因此需要谨慎。
不过,我也开始看到卖家“疲惫”的迹象。历史数据显示,在“死亡交叉”之后,比特币通常会迎来一波反弹。
如果美联储开始放松政策,债券收益率再次上升,在这种更加滞胀的环境下,比特币应该会表现良好。但挑战在于,股票(以及山寨币)可能不会如此。鉴于比特币与纳斯达克指数和其他风险资产的相关性,这可能在短期内对比特币上涨构成阻力。
谨慎起见,我们需要着眼于全局,为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做好准备:
中国参与谈判: 在压力之下,中国可能会选择与美国重回谈判桌,寻求达成某种妥协。但这需要双方都做出让步,而特朗普的强硬立场可能会使谈判变得异常艰难。
特朗普退缩: 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,特朗普可能会选择退缩,暂停或取消关税。但这会损害他的政治形象,并可能导致他在国内的支持率下降。
美国高等法院介入: 一些企业或组织可能会向美国高等法院提起诉讼,挑战关税的合法性。如果高等法院介入,局势可能会迅速改变,关税可能会被阻止或降低。
美国真正的意图是想将中国商品排除在全球市场之外,但目前尚不清楚该策略是否会奏效。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,全球经济将面临更大的风险。
特朗普咄咄逼人的作风在很多情况下都行之有效,但他这次可能要失算了,原因在于他无法胁迫债券市场。他对中国施压越大,来自债券市场的阻力就越大。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感到担忧,纷纷涌入避险资产,导致债券收益率下降,这对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构成了挑战。
特朗普的战略存在局限性,他过于依赖关税这一单一工具,而忽视了其他更有效的手段,比如加强技术创新、改善教育体系、提高劳动力素质等等。
虽然关税暂停实施了90天,但市场仍然没有找到长期解决方案。此外,考虑到美国对中国征收145%的关税的可能性,修改后的关税组合(对其他产品征收10%)实际上可能比4月2日实施的关税组合对消费者造成更大的损害,因为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数量可能会增加。
如果大国紧张关系升级,经济状况继续恶化,我预计市场价格将进一步下跌,美联储将被迫采取量化宽松政策(或发出量化宽松信号)。这将成为投资者积极配置比特币等风险资产的关键催化剂。当然,一如既往,我将根据形势发展更新我的观点。 记住,乱世之中,保住本金才是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