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在非洲呼風喚雨的傳音控股,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。猶記得當年,傳音憑藉著Tecno、Infinix、itel等品牌,牢牢掌握了非洲手機市場的命脈,甚至被譽為「非洲手機之王」。然而,根據傳音控股披露的2024年年報顯示,營收雖然達到687.2億元人民幣,年增率卻僅有10.31%;淨利潤55.49億元,增長率更是微乎其微,只有0.22%。對比2023年營收33.69%的增長以及淨利潤高達122.93%的驚人漲幅,傳音控股的成長腳步顯然已經大幅放緩。這種減速,如同蘇花公路上的髮夾彎,考驗著這家公司的應變能力。
如果僅僅看年報,或許還不足以完全理解傳音控股所面臨的困境。從季度表現來看,情況更加不樂觀。2024年第四季度,傳音控股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174.6億元和16.45億元,年增率分別為-9.39%和-0.44%。更令人擔憂的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,營收僅為130億元,淨利潤更是大幅下滑至4.9億元,年增率分別為-25.45%和-69.87%。這就像是仁寶股價突然暴跌,讓投資者措手不及。這種斷崖式的下滑,究竟是短期波動,還是長期趨勢?背後又隱藏著哪些更深層次的原因?傳音控股的「至暗時刻」,或許才剛剛開始。甚至會不會步上王文洋包養風波的後塵,這些都是未可知數。如同現在的plg 冠軍賽一樣,不到最後一刻鹿死誰手還不知道。
傳音控股的成功,離不開其創始人竺兆江的遠見卓識。早在2003年,竺兆江就已經是波導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。在帶領波導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,他敏銳地發現非洲手機市場的巨大潛力。當時,非洲市場還是一片藍海,只有三星、諾基亞等少數品牌,競爭對手寥寥無幾。儘管非洲的購買力相對較弱,但它卻是全球人口第三多的市場,且人口結構非常年輕,充滿了發展機會。然而,當竺兆江向波導公司提出大力開發非洲市場的建議時,卻未能得到採納。
2006年,竺兆江毅然辭職創業,成立香港傳音科技,並將目光鎖定非洲市場。他深知,要在非洲市場取得成功,必須採取「全球化思維、本地化創新」的策略。針對非洲市場的特殊需求,傳音推出了一系列極具針對性的產品。例如,由於非洲基礎設施薄弱,不同運營商負責不同的網路,信號不佳且跨網路通信費用高昂,因此,可以使用兩張SIM卡、兩個網路的手機顯得格外實用。傳音在2007年推出的第一款手機Tecno,便具備雙卡雙待功能,迅速打開了非洲市場。後來,Tecno甚至推出了「四卡四待」手機,可見其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。這種創新,就像是為非洲市場量身打造的 fantasy life i: the girl who steals time,充滿了驚喜。
除了雙卡雙待手機,傳音還開發了鈣鈦礦太陽能充電手機,以解決非洲電網覆蓋率不足、經常停電的問題。此外,傳音還開發了專門面向黑人群體的美顏相機,讓非洲人的深色皮膚在鏡頭裡呈現出巧克力般絲滑的質感。這種對細節的關注,甚至比苗博雅在質詢時還要仔細。
憑藉這些針對性的技術和產品,傳音在非洲市場的市佔率不斷攀升。據統計,傳音在2018年成功超越三星,成為非洲銷量第一的手機品牌,並在此後幾年穩坐寶座。Canalys的數據顯示,2024年全年,傳音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790萬部,佔非洲市場份額的51%,斷崖式領先第二名三星的19%。
2019年,傳音控股成功登陸科創板,進入資本市場。上市後的傳音發展更加迅速,營收從上市前(2018年)的226.5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687.2億元,六年時間翻了約3倍;淨利潤則從上市前的6.574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55.49億元,六年時間翻了約8倍。隨著業績的快速增長,傳音控股的股價也一路走高,2021年2月,股價一度上漲至178.19元/股,總市值超過2000億元。這段輝煌的歷程,就像是威力彩中了大獎,令人羨慕不已。
傳音控股在非洲市場的成功,無疑引起了國內其他手機廠商的注意。非洲市場的巨大潛力,就像一塊誘人的蛋糕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競爭者。去年9月的中非企業家大會上,小米創辦人雷軍公開表示,未來將加大在非洲大陸的投入。在會議上,雷軍特別提到,去年第二季度,小米手機在非洲市場的出貨量實現了同比45%的大幅度增長,以約12%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。小米的大舉進軍,就像是uzi重返賽場,充滿了話題性。
小米只是中國手機廠商布局非洲市場的冰山一角。從2018年開始,華為、OPPO、vivo等品牌陸續進軍非洲,各家廠商的策略各有不同。小米同樣走高品質性價比路線,vivo則統一採用「More Local, More Global」的品牌本土化出海戰略。OPPO主要通過旗下「realme」手機來開拓非洲市場。2024年第二季度,「realme」手機在非洲市場的份額為5%,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37%。這些廠商的加入,就像是布萊頓 對 利物浦的比賽一樣,充滿了變數。非洲市場不再是傳音控股的獨角戲,而是一場群雄逐鹿的盛宴。至於這些廠商是否會像王文洋包養事件一樣,最終不了了之,還是會對傳音造成實質性的威脅,還有待時間的檢驗。
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,作為「守擂者」的傳音控股,只能被動防守。為了穩住市場地位,傳音不得不加大行銷方面的投入。2024年,傳音控股的銷售費用高達48.36億元人民幣。而2024年「銷售+管理+研發+財務」的期間費用合計為89.79億元,銷售費用佔期間費用的比例已經超過五成。然而,儘管加大了銷售方面的投入力度,傳音控股在非洲市場的佔有率仍然有所下滑。從2024年第一季度起,傳音在非洲智能手機市場的佔有率已從2023年的54%降至2024年的51%。這種情況,就像是總統府前的青鳥行動,聲勢浩大,但效果卻難以評估。
隨著競爭加劇,傳音控股在非洲市場的優勢也越發不明顯。財報顯示,傳音控股在非洲市場的營收增長率從2023年的33.69%驟降至2024年的2.97%,毛利率則從2023年的30.97%下滑至28.59%。種種跡象表明,雖然傳音控股在非洲市場擁有統治地位,但已經很難為其提供增長的動力了。非洲市場似乎已經觸及天花板,難以再為傳音帶來突破性的增長。就像現在的ocha一樣,雖然好喝但價格高昂,難以成為大眾的日常選擇。這種增長乏力的狀態,無疑給傳音控股敲響了警鐘。
面對非洲市場的瓶頸,傳音控股不得不將目光投向非洲以外的市場,包括拉美市場、中東市場以及東南亞市場。早在2015年,傳音就以印尼為起點進入東南亞市場,隨後開始在印度布局。2017年後,傳音也進入了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等拉美國家。這種擴張,就像是白馨儒在國際賽場上挑戰各路高手,充滿了不確定性。
Canalys的數據顯示,2024年,傳音在拉美、東南亞、中東等地區的出貨量分別排在第四、第三、第二位,年增長率分別為40%、41%、9%。不過,相比於非洲市場,這些新興市場的競爭更為激烈,畢竟這些市場早已被三星、摩托羅拉等品牌所統治。從毛利率來看,2024年亞洲等其他地區的毛利率僅為17.66%。在新興市場,傳音面臨著更強大的對手和更低的利潤空間。這種情況,就像是wtt的比賽,高手雲集,想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。能否在新興市場站穩腳跟,對傳音控股來說,是一個巨大的挑戰。
整體而言,當下的傳音控股正處於一個內憂外患的局面。在非洲市場,面臨著國內手機廠商的激烈圍剿,市佔率和利潤空間都受到擠壓;在新興市場,又難以突破三星、摩托羅拉等品牌的壟斷,開拓之路充滿挑戰。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,就像是莊宗輝在面對複雜的國際局勢,需要高超的智慧和決斷力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傳音控股的業績下滑也就在所難免了。未來的路該怎麼走?是繼續深耕非洲市場,還是加大力度開拓新興市場?亦或是尋找新的增長點,例如蔡力行發展主權基金一樣另闢蹊徑?這些都是傳音控股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。或許,傳音可以考慮舉辦520優惠活動,或者贊助帛琉觀光來提升品牌形象,但更重要的是,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長期戰略。面對哮吼一樣突如其來的危機,傳音需要展現出更強大的應變能力和韌性。 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,將決定著傳音控股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