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3日,贝斯特(300580)的股价定格在了31.61元,7.06%的跌幅刺痛了不少股民的神经。成交量放大到25.74万手,成交额高达8.26亿元,看似活跃的背后,却隐藏着资金流出的真相。
当日的资金流向数据,赤裸裸地揭示了主力资金的撤退。1.24亿元的净流出,占总成交额的14.97%,这可不是个小数目。游资也没闲着,净流出2723.89万元,占比3.3%。有趣的是,散户成了接盘侠,1.51亿元的净流入,占比高达18.26%。我不禁要问,散户们是抄底的勇气可嘉,还是被割韭菜的命运难逃?
主力资金的动向,往往预示着未来的趋势。大规模的流出,难道是看衰贝斯特的未来?亦或是另有打算,调仓换股?对于散户而言,盲目跟风,恐怕最终只会成为主力收割的对象。
贝斯特2024年三季报显示,营收10.42亿元,同比增长3.52%;归母净利润2.25亿元,同比增长7.08%。单看这些数据,似乎还不错。但仔细分析,第三季度单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.58%,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增长0.97%。这意味着什么?增长的势头正在减弱,甚至可能出现拐点。
毛利率34.92%,看似稳定,但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上涨、竞争加剧等因素,未来的盈利空间恐怕会受到挤压。
近90天内,13家机构给出了评级,其中8家买入,4家增持。目标均价为27.84元。机构的评级,真的值得相信吗?
不得不承认,机构的研究能力通常更强,信息获取也更全面。但机构评级背后,往往也存在着利益驱动。为了维护与上市公司的关系,或者为了自身利益,一些机构可能会发布偏向乐观的评级。
投资者在参考机构评级时,一定要保持批判性思维,结合自身判断,切勿盲目迷信。
贝斯特的业务范围涵盖精密零部件、智能装备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、工业母机、人形机器人等多个领域。多元化布局,看似是为了分散风险,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。
每个领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、技术和人力。如果管理不善,多元化反而会成为拖累。贝斯特能否在多个领域同时取得成功?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。